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

>领导批示

我省科技工作者流动基本状况简析

来源:    时间:2015-03-24

 为了解我省科技工作者流动的频率、动因、效果、制度障碍及今后的流动意向等情况,省科协于2014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山东省首次科技工作者流动状况调查》,由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具体承担此次调查任务。通过调查,搞清楚了我省科技工作者流动的基本状况、流动意向、影响因素以及科技工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对政策的评价。现将本次调查的基本数据作一简要分析,供参考。

《山东省首次科技工作者流动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另外还采取典型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覆盖全省,涉及省、市、县级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推广机构、企业、中学(含中专、技校)及其他各类有科技工作者的单位。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科协设在我省的调查站点,同时又补充了部分区域调查站点,严格按照我省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结构来分配样本,在全省抽取出有科技工作者的单位300个填答《单位问卷》,抽选出2600名科技工作者填答《个人问卷》。单位和个人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5%。

一、受访科技工作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46%,男性占54%26-45岁之间的科技工作者占75%;本科学历占53%,大专学历占23%;中级职称占41%,初级占25%,副高占15%,正高占4%“工程技术人员”占24%“卫生技术人员”占20%“中专和技校及中学教师”占14%“科技推广/科学普及/科技服务人员”占12%“研发人员(含实验人员)”占11%,高校教师占5%,科技管理人员占6%。这些数据与2013年开展的《山东省第二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全部吻合,说明本次调查抽样的样本合理,数据可信。

从科技工作者的兼职情况看,88%的受访者没有在外兼职,说明我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第二职业的意识不强,鼓励科技工作者兼职大有潜力。只有4%的受访者在“协会/学会”有兼职,说明大量的科技工作者还没有加入相应的科技社团,学会还缺乏吸收力,说明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因此,大力发展科技社团还有很大潜力,需要加强科协系统学会部和学会服务中心的力量。

从科技工作者的档案管理情况看,放于“本单位”科技工作者比例只有67%。这说明,目前科技工作者“单位归属感”不像以前那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才流动的潜力很大,也为用人单位实施“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策略创造了条件。

流动状况及效果

从调查情况看,有69.3%的受访者没有更换过工作单位或职业,换过的仅占30.7%,其中:更换过1次的占17.04%,更换过2次为7.08%,更换过3次为3.86%,更换过4次及以上的为2.72%如果把所有更换过工作单位的受访者作为一个整体,更换过1次的比例为55.50%,更换过2次的为23.05%,更换3次的为12.58%,更换过4次及以上的占比为8.87%

在更换过工作单位的受访者中,有44.25%是女性科技工作者,55.75%是男性科技工作者,男性比女性高11.5个百分点。

从年龄状况看,26-30岁的科技工作者“更换1”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3.30%50岁以上的科技工作者“更换2次及2次以上”所占比例最高。

上述数据表明,我省科技工作者流动工作整体而言不尽人意,流动频率不高,三分之二的人没换过职业和工作单位,更换过的也不频繁,多数仅仅是更换过一次,相对而言女性科技工作者对更换工作比较保守。因此,通过加快推进人才流动这个途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潜力很大。

更换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或障碍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主要是:“原单位不轻易放人”(占15.45%);“个人专业问题”15.08%); “人事档案问题”(占14.04%“住房问题”(占11.16%“缺乏求职信息和社会关系”(11.16%

整体来看,换了工作单位以后受访者的满意度是普遍提高的,“好很多”、“好一些”的占比普遍大于60%。因此,人才流动对个人还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为什么有三分之二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更换过工作单位,有78%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对当前工作比较满意,不愿意更换”。但是仍有22%的人认为“虽然对当前工作不满意,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更换”。这些原因主要是:“没找到更好的工作单位”(占20.55%);“家庭因素”(占14.01%);“缺乏求职信息和社会关系”(占11.14%);“个人专业问题”(占10.56%)。

三、流动意向及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工作者对当前工作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56%“满意度一般”占37%“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合计为7%。对所从事工作比较满意,是科技工作者不轻易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

5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考虑过”更换目前的工作单位或职业。这说明我省科技工作者多数安于目前的工作状况,流动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敢闯、敢冒的精神。

想更换目前工作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其主要原因是:原工作单位“收入低”、“发展空间小/没有发展前途”和“工作紧张/压力大”,所占比例分别为23.15%12.71%11.65%

科技工作者更换单位,考虑新单位的因素主要有“薪酬福利水平”(占22.38%)、“符合个人兴趣/专业特长”(占16.96%)、“工作稳定有保障/发展前景和条件好”(占14.44%)和“个人未来发展空间大”(占11.47%)。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更换工作最看重的因素是“薪酬福利”。

就目前更换工作的难度而言,42%的受访者表示“不难”,39%的表示“有点困难”,而表示“非常困难”的占比为19%。这说明,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认为人才流动的渠道是畅通的,之所以流动频率低,主要是受山东人固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家比较安于现状、流动意识不强。

至于更换工作单位面临的障碍或困难,“年龄因素”是最担心的,占所有可能困难的17.47%其他还有“缺乏求职信息和社会关系”;比例为14.33%“个人专业问题”占13.18%“找不到合适单位”占12.18%;“人事档案问题”占10.90%。这说明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已经真正认识到在更换工作问题上“年龄是个宝”;另外,“人事档案问题”是人为设置的一大障碍。

更换新工作单位所趋向的地区,78%的人选择“继续在本市”,至于到外地,首选去青岛。“想到其他地区和城市工作的受访者”中,选择“青岛”的比例为3521%;选择去“外省”的占1854%;选择“济南”的占1174%;选择“威海”、“烟台”、“潍坊”的分别点5.16%、3.29%、2.82%、日照的2.58%;选择最少的三个市分别是菏泽、枣庄、莱芜,三个市合起来不到0.5%。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流动趋向仍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吸引人才。

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城市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首位是“个人事业发展”,占21.08%),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拥有住房的难易程度”(占16.93%)、“城市宜居环境”(占14.74%)、“交通/医疗/教育等的便利”(占13.57%)。

至于欠发达地区以令人满意的优厚条件引进人才,仍然有25%的人“不愿意”去,感觉“一般”的占比为33%。这说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仅靠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要着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关键是如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科技工作者流动最受欢迎的单位是高校,所占比例为21.36%;其次是“科研院所”,比例为13.74%;紧随其后的有“医疗卫生机构”(占12.94%)、“大型企业”(占12.08%。由此看来,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单位的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比较好,尤其是高校,倍受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四、自身能力评价及政策评价

关于科技工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87%的受访者表示“自身能力合适目前的工作岗位”,有10%的人认为“自身能力大大超出岗位的需要”,仅有3%的人认为“我的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力不从心”。至于工作中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专业技能认为“大部分能发挥”的受访者占比49%“完全能充分发挥”只占17%。这说明,我省科技工作者资源配置还没有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来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潜力还较大。

至于我省科技人员的流动状况是否合理,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一般”,认为“比较合理”的比例仅为29%,有17%的人认为“不太合理”。大多数人认为流动次数少。这些数据均说明我省人才流动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才流动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不优。因此,需要从人才流动政策、环境方面大做文章。

关于科技工作者流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大部分(62%)受访者认为“比较有利”;83%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工作者的流动对社会“利大于弊”。这说明,科技工作者都知道人才流动对科技工作者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益处。

对科技工作者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工作单位为宜37.73%的受访者认为5-7”流动一次为宜认为3-5”流动一次为宜的占比为29.84%;认为7年以上”的有17.75%;有3.92%的人认为3年以内”。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对5年左右更换一次工作单位”是有共识的。

“目前的政策、体制是否有利于科技工作者流动”的问题,8%的受访者认为现行政策、体制“严重限制”了科技工作者流动;认为“有所限制”的占37%。这说明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的人才流动政策还不满意,现行政策、体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于现行改革措施对科技工作者向企业、基层流动的作用48%的人认为作用“一般”,28%的人认为作用“比较小”。这说明,鼓励科技工作者向企业、向基层流动的现行政策不太合适、不到位。

目前,影响我国、我省科技人员流动的主要制度性障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占16.83%)、“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占16.07%)、“人才需求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占13.92%)、“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跟不上”(占13.75%)。上述方面的障碍是我们今后改革的重点。

科技工作者希望政府提供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改善科研设施条件”(占13.65%)、“改进科技人员评价机制”(占12.61%)、“大力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占11.93%)、“重用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占11.88%)等。这说明,要更好地促进人才流动,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上一篇:2015年第1期-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 下一篇:关于“蓝黄”两区建设中提升行政效能、加强...